博物館,如群星環繞府城台南 [聯合新聞網]

2017-05-22 3966

2017/05/22 09:33:52 聯合新聞網 許素蘭
文/許素蘭(國立臺灣文學館研究人員)

作為「古蹟之都」的府城台南,博物館如群星環繞;不論是新建的館舍,或歷史建築活化利用,都有不同的故事、不同的情感,流盪在不同世代的人們心中,您,來過嗎?

飛翔在南台灣天空的「榮耀天使」
如果,你來台南,搭的是高鐵,車抵沙崙站後轉乘接駁公車「市政府線」,車行十分鐘左右,身體的記憶還殘留著現代高速列車的律動,雙眼所見,卻是以雄偉之姿座落在一片林木之中的歐洲宮廷式建築,手持號角與桂冠的金色「榮耀天使」,張開翅膀單腳點落象牙白的圓形屋頂,襯映著南台灣蔚藍的天空、燦爛的陽光,更顯亮麗耀眼。此時,心中的問號尚未收起,公車即以三種不同語言呼應你的問號,告訴你:這是「奇美博物館」。

是的,這是由台南市政府提供土地、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出資建造,落成之後交由台南市政府營運的「奇美博物館」,其館藏品,包括藝術、樂器、兵器與自然史等四大領域,皆出自許先生五十年來的蒐藏。

台灣不乏有錢的企業主,但是願意將賺來的錢用於蒐藏藝術品的或許不多,而願意建立一間博物館來展示這些藏品,提供民眾欣賞,甚至免費出借珍貴的典藏樂器,讓這些藝術品「永遠為大眾而存在」的,則恐怕更是少數了。

奇美博物館從館舍的建築主體、庭園設計、館內典藏品,甚至與政府合作建館的企業理念,都充滿許文龍個人色彩,「奇美博」可說是喜歡西洋藝術、崇尚古典美的企業主,在自己家鄉的土地上建造一間博物館的夢想的實現。這座博物館足以傲人、讓人感動的,或許不是豐盛的藝術饗宴,而是成功企業家熱愛藝術、守護鄉土的文化之心。

展演庶民生活故事
如果,參觀過奇美博物館,你仍深深陶醉在濃郁的藝術氣息中,仍想漫步在南台灣遍植花木、寬闊碧綠的草地上,不想馬上進入街道狹小、人多擁擠的市區,那麼,距離奇美博物館大約30分鐘車程,位於安南區的「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」,會是一個值得探訪的地方。

相對於「奇美博」歐式建築富麗的古典美,「台史博」幾何造型的建築主體則充滿簡約素樸的現代感;館外有著廣闊的綠地與水域,春天的時候,微風吹動園區苦楝,淡紫氤氳,令人忘憂。

這裡,以「台灣歷史」為軸心、「傳承台灣歷史、共創多元和諧社會」為願景,於1992年開始籌備,朝「知識台灣」、「自然台灣」、「鄉土台灣」、「展演台灣」四大方向進行,歷經將近二十年的規劃、建設,於2011年10月在各方期許中開館營運,其館舍所在,原為四百多年前航行船隻進入南台灣的門戶:「台江內海」,於此遺跡,籌設展演土地歷史的博物館,深具意義。

除了擁有豐富多元,與台灣歷史、人民生活相關的典藏文物,具體保存了台灣歷史的印記,「台史博」自開館以來,更精心策畫各種主題展覽,透過貼近庶民的展示手法,將被遺忘、被忽視、抽象的生活記憶,呈現在不同世代的參觀者眼前,肩負著傳遞國民歷史知識的任務;而其適合散步、親近土地的館舍周邊,更是民眾休閒的好去處。

司法正義vs.美學再現
府城台南,素有「古都」之稱,除了開發甚早,擁有較「古老」的都市樣貌,其實也是「古蹟之都」。市區裡,隨處走走,就會遇到被稱為「古蹟」的歷史建築;近一、二十年來,在「古蹟再利用」政策推動下,許多古蹟不僅得以保留其建築主體與歷史記憶,也因活化利用而有了新生命,原為日治時期「台南州廳」的國立臺灣文學館,即是成功的例子。

而1912年落成,年代早於「台南州廳」,與原「總督府」、「台灣博物館」並列為日治時期台灣三大經典建築的原「台南地方法院」,2016年11月,拆除整修的圍籬與鷹架,以其精緻典雅的姿容,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時,雖然建築基地所在的台南市政府極力爭取,想將之納入台南美術館群,然而產權擁有者的司法院,卻有意朝向成立「司法博物館」進行。

「原台南地方法院」曾因台灣總督府在此設立臨時法庭,審理1915年「西來庵事件」中涉案的余清芳、羅俊、江定等人,而在台灣抗日運動史上具有特殊意義。重新整修再現的建築主體,不僅內部莊嚴華麗的圓頂藻井、典雅的柱身花飾,每每吸引參觀者驚豔的目光,其院外廊柱、如茵綠地,也成了婚紗攝影的新景點,為莊嚴的法院憑添幾許浪漫氣息。

鄰近台灣文學館,和「司法博物館」同樣以國定古蹟為館舍的博物館,還包括結合「台灣南區氣象中心」和原「台南測候所」的「台南氣象博物館」。「台南測候所」於日治時期明治31年(1898年)落成啟用,是台灣同時期興建的五座「測候所」中,僅存的一座。「測候所」乃應用西方科學技術,觀「測」氣「候」變化的場「所」;其特殊的建築造型,見證了台灣將近兩世紀前,現代氣象知識的啟蒙與發展史。而擁有新式科學儀器的「氣象中心」,除了發布氣象消息,也規劃氣象、地震、天文、海象等四大主題展區,透過深入淺出的文字說明、互動式模型、影片播放等設施,提供民眾與「氣象」相關的科學常識。

他說:這裡適合人們做夢、幹活、悠然過日子
如果,你來台南,搭的是火車,在通往府城熱鬧街市的火車站地下道,便會看到牆壁上一行介紹台南的文字:「這是個適於人們做夢、幹活、戀愛、結婚、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。」這段出自作家葉石濤的話語,似乎為「慢活」的府城台南做了最好的註腳,而經常被引用行銷台南。

然而,「葉石濤」又是誰呢?

葉石濤1925年出生在府城「打銀街」(今民權路、忠義路口),一個小地主家庭,其一生坎坷起伏,歷經時代的變換、白色恐怖的打壓,仍不改其為土地而寫作的心志。小說創作之外,並以論述為台灣文學發聲,更在1987年解嚴之前,獨力完成第一部由台灣作家撰寫的台灣文學史──《台灣文學史綱》,在台灣文學史上有其無可取代的地位。2012年8月,台南市政府於市定古蹟原「台南山林事務所」,設立「葉石濤文學紀念館」,陳列葉石濤相關的文學文物,提供了一處可以讓人們認識、進而閱讀「葉石濤」的場所。

葉石濤紀念館座落在台南市中西區,緊鄰國立臺灣文學館,館外庭園遍植花木,春日清晨的陽光,穿過樹葉的縫隙,靜靜落在露珠未散的草地上;樹下閱書人手上無聲翻動的書頁,迎著陽光,如蝴蝶展翅,輕輕地、緩緩地……。

這樣的畫面,不也正是葉石濤筆下,可以悠然過日子的城市小景?

運河風微微,吹動誰的長髮?
走出葉石濤紀念館,沿著中正路往西,步行約十六分鐘,便會抵達俗稱「運河盲段」的中正路尾。「運河盲段」未被填土興建「中國城」以前,從這裡可以搭乘小船前往安平古堡、億載金城等景點。懷著雀躍的心,張開好奇的雙眼,坐或站在有著濃濃汽油味的小小船艙,聽汽船噗噗噗緩慢行駛的搭船經驗,是台南許多四、五年級生幼時難忘的回憶。

而在更早的日本時代,這裡可是國外大船停泊的地方。從這裡,沿著運河出去,便是商務繁忙,帶動台南經濟發展,影響台南現代化甚深的安平港。日治後,清領時期開闢的舊運河日漸淤淺,日本人遂於大正11年(1922)開始在頭鯤鯓、二鯤鯓之間開挖新運河,並興建日式建築的「安平海關」,於1926年完成。

座落於今安平路上的「安平海關」,在安平港的運輸功能被新興的高雄港取代後,也完成其歷史任務,2003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,2005年設立「運河博物館」,陳列先民漁具模型以及昔日關稅局的相關文物,見證台南運河發展的歷史。

運河風微微,吹動少女春日薄衫,也吹動傳說中,安平金小姐,思念的金頭髮!
pass port
安平平安商城
塔
佳姿
光影
辛村籽魯味
海鮮島
番王伯
傳家寶

TOP